HOME
星期四,  09/19/2024

为谅山民歌价值传播插上翅膀

当桃花绽放自己光彩的时候,谅山省各地又缓缓响起令人陶醉的民歌声。这些民歌已经成为谅山人每年春节到来时不可或缺的精神盛宴。

为更好地了解谅山民歌独特之处,我们找到了省民间保护协会副会长黄辉饮家里。据黄文饮介绍,民歌是文化一种承载形式,充满民众活动气息。人们演唱时使用当地语言,穿着传统服装,不仅彰显出独特的民俗文化特征,还有助于宣传推广,激励人们更多了解民族语言及精神文化之美。

目前谅山省居住着7个主要民族,分别为京、侬、瑶、华、蒙、岱依和山泽。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具特色的民歌,在色彩、名称、表达等方面也绚丽多彩。如天曲、威任、对唱等。

各族民歌交汇融合,编织成一幅颇具民间特色的画卷。但是,随着时间的流逝,民歌难免会出现旋律音调变化且面临失传危机。

面对这种情况,谅山省各级部门采取了多项措施,诸如对传统民歌进行研究、收集和整理。2011年至今,谅山省文体旅游厅对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清点。同时,组织了多项活动,如对民间艺人进行表彰和奖励;为天曲、天琴俱乐部正常运行和发展制定扶持政策;开设民歌培训班等活动。自2016年以来,省文体旅游厅共开设了10个民歌培训班,向3000人次传授斯里(Sli)、泡容(Pao dung)、天曲等民歌演唱艺术。

高禄县海燕乡侬族人新春举行斯里男女对唱传统民歌演唱活动。

在维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,省民歌保护协会等组织发挥着重要作用。目前全省文化艺术俱乐部约500个,会员近1万人。文官、平嘉、北山、高禄、芝陵、禄平等县份的学校都将民歌纳入课程中。

在省各级政府的努力下,许多古老民歌已真正回到民众生活当中。2017年至今,岱依族、侬族的天曲、斯里民歌已陆续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。值得关注的是,2019年6月,该省三名艺人荣获国家主席授予“人民艺人” 称号,18名艺人荣获“优秀艺人”称号。其中的80%是传统民歌艺人。

2019年年底,岱依族、侬族天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(UNESCO)列入《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》。

谅山省文体旅游厅副厅长潘文和表示,该厅将对省内各族民歌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,进而制定传统民歌保护与发展计划,同时举办各类民歌竞赛和联欢会,呼吁广大民众一起参与民族遗产保护工作。

每次听到一首民歌,尤其是在新春佳节聆听温馨和甜蜜的民歌声,那种熟悉的味道直击内心,我们更加珍惜老前辈留下的文化瑰宝,对这些传统价值得到传承与弘扬感到欣慰。在现代节奏的生活当中,传统民歌仍默默地传播其文化价值,充满活力并与时间长存。

雪梅